中国传媒大学考研论坛官网入口(中国传媒大学考研论坛官网首页)

一个培训机构,升学率就是他的门面。如果一个辅导班的广告打得特别好,但是每年考研上岸的学生几乎就是寥寥无几,这样的培训班谁都不愿意去。只有好的培训机构才会赢得学员们的赞扬,所以在选择机构的时候,我们可以向我们的学长学姐们请教,多做做功课,对这些机构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对比之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考研辅导机构,争取早日上岸。一、了解机构的口碑
开栏的话
今天起,我们的**公号推出“1+1经验贴”专栏。
开设这个栏目,一来是让考上的同学们分享考研故事,算是对过往的总结和纪念;更主要的目的是给后来人以参考。
如果看了别人的故事,你有所触动,或是有所启发,乃至少走了一些弯路,那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还是要说明一下,别人的经验之所以能成为“经验”只是因为考上了,如果考不上,这些都会成为“教训”。所以,他山之石,仅供参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加以努力才是王道。
今天推送第一篇。我们邀请新传考研1+1初试+复试班学员新闻与传播硕士(mjc)01全媒体新闻实务方向拟录取的tiny师姐为大家讲讲自己的考研故事。
个人情况
本科情况
我本科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语专业(哈哈别被**语吓到,其实学的就是韩语),在本科期间还辅修了本校的国际新闻,囿于辅修的课程设置、时长等因素,我也只学到了一些皮毛和基础,但是却激发了我的兴趣,最终推动我走上了考研这条路吧!
考试成绩
【初试成绩】
总分377分
【复试成绩】
总成绩82.792。
我也算是典型的复试逆袭选手了。
现在再来回顾我这将近一年半的备考之路,还是觉得像做梦一样,作为一个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的三跨考生本来就很艰难了,这场疫情又给我的考研之路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就这样跌跌撞撞居然真的等到了出结果的一天。
去年的这个时候也看了很多师哥师姐的经验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把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奋斗在考研战场上的同学,但是真的要写了,明明有很多想说,却突然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了。
我的备考经历也没有什么传奇的色彩,每天的生活都固定得像在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枯燥,单调,但好在还有对未来的希望在支撑着,所以在这里简单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希望能对你有一些帮助,哪怕是心理上的安慰也好。
择校&专业
因为在校的辅修,我有幸在大二的暑假前往新华社进行了短期的实习,我所在的时政要闻组成立了后方的报道团队,看着组里的成员们忙进忙出,辛苦却无比认真与专注,仿佛每个人都在发光,似乎就是这一刻,决定了我未来所有的选择。
【学硕or专硕】
在选择专硕还是学硕的时候,还是要和自己未来的打算联系起来考虑,因为想做记者,我选择了更偏向实践的mjc,而不是偏向学术研究的学硕。
【学校选择】
既然考研那就要更上一层楼,也就自然而然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毕竟它在这个领域不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术资源都是数一数二的。
【专业选择】
我在历年分数线、报录比、考纲考点、参考书什么的都完全不清楚的情况之下,就这样确定好了学校和专业, 当时的我还是一点底都没有的,甚至完全没有头绪不知道该怎么去着手复习。
后来在中传考研的论坛里,第一次接触到了“新传考研一加一”,先买了新传考研一加一的考研笔记和考纲考点,然后通过书上的二维码联系到了核桃师哥,把我拉进了中传考研的**群,当时有一种找到了组织的feel,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听了核桃师哥关于mjc各个方向分析的公开课之后,才正式确定了01全媒体新闻实务方向。这里也想提醒一下同学们,“新媒体实务”、“国际新闻实务”虽然也都叫“实务”但是因为属于电视学院,会和拍摄剪辑这方面的内容更相关,对拍片子、剪片子没有接触过或者没有太大兴趣的同学就不要考虑啦,毕竟以后作业都是这个学起来也很痛苦。而且感觉每个方向每年的分数线也都起起伏伏的,没有必然的规律,与其去指望分数线的大小年,不如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复习起来也会更有动力。
初试经验
我正式开始进入到初试的备考是在3月初,当时报名了“新传考研一加一”的初试一对三全程班,因为考虑到自己是跨专业考生,对于专业知识一头雾水,怕自己光看参考书也消化不下来,所以在知道有全程班之后,为了能有好的效果,就选择了一对三,分别是由负责334和440的两个学姐指导三个学生,因为人数少,课程的设置也会更灵活,每周两次课,一次是在90分钟-120分钟左右。
我初试的备考基本上是一路跟着一对三课程的进度在走,所以感觉心里还是踏实的。
说到这里,我真的特别感谢一对三的学姐们,在考纲变动之后没过多久,学姐就给我们分析了考纲的变动和应对的策略,其实冷静下来仔细看看会发现实际上的考查内容基本没变,只有少量知识点的增减,按照之前的节奏继续准备然后稍作调整就行,以不变应万变,毕竟基础知识总归是要掌握的。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基本上就分为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三个部分,同时也要注重对于一些实事热点的积累。
中外新闻史
参考书:
对于新闻史的学习其实也没什么技巧,就是背诵!背诵!背诵!
虽然考纲改了,对于这部分知识的考察可能更灵活了,这就要求我们把基础的内容掌握地更扎实,才能灵活变通。
我在报班之前也没有完整看过参考书,可能也就大致翻看了一下。
从3月初开始一直到5月下旬左右,跟着一对三的课程就把中外新闻史的考点过了一遍,梳理了自己的笔记;
从暑假大约7月初开始第一遍背诵,在背诵的过程当中我觉得自己梳理的笔记框架不是很清晰,所以另外又边背边制作了思维导图(感觉印象笔记还挺好用的,但是目前这个app的思维导图功能好像只能在macbook上使用,推荐大家trytry)帮助自己记忆;
(部分思维导图)
大约在8月底背完了第一遍,后期就根据思维导图大约每天过一章笔记;
考前基本上背了五六遍了吧。背第一遍第二遍的时候还是比较吃力的,背了忘,忘了又背,气得敲打自己的脑瓜!但是背到后面框架和细节都能逐渐记住了,而且背完一轮的时间也逐渐缩短了,记忆还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改了考纲之后,比较明显的区别就是在新闻史了增加了媒介的发展史,其实这一个部分在334当中也有涉及,所以也不必慌张,踏实准备就行。
新闻理论
参考书:
原来考纲当中新闻理论考点,在新考纲当中全部浓缩成了第一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但是学校对于新闻理论的考察完全没有浓缩,从今年中传的考题中也可以发现还是很重视对于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考查,还是那句话要灵活使用,首先基础要扎实,所以该背的还是要好好背。
我从5月底到6月底基本上把新闻理论的知识点过了一遍,整理了笔记,后期就按照自己整理的笔记进行背诵,大约也是从暑假7月初开始背诵的,和新闻史的背诵同步进行。
新闻理论的背诵感觉更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和新闻史不同不需要这么精准,在自己的理解之上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更能帮助记忆,同时也需要反复滚动背诵,来不断强化记忆。
新闻实务
新闻实务相对来说理论知识比重少,考察的方式也更多是以实际*作题为主。
我从6月底开始就报名了新闻实务的训练课,整个暑假几乎每周都会写一篇评论,然后会有师哥师姐帮忙批改,找出你的问题,说实话没有人批改自己真是看不出自己的问题,有几次我觉得自己还写的不错呢,被师哥改完之后简直没脸见人。所以我建议可以报班,或者找到直系的师哥师姐帮忙批改,找找自己的问题,及时弥补。
新闻实务的考题中难度最大的就是新闻评论了,要写可能大家都会写,但是要想写出彩,观点新颖,逻辑清晰就比较难,所以我建议可以多看一些新闻评论,学习一下别人的思路,同时也能积累一些语料和论据,这里推荐几个**:新京报评论,人民日报评论,还可以看看chinadaily,顺便能积累一些英语上的表达,对复试口语也会有帮助。毕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了嘛。
对于专业课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做真题!而且一定要严格掐着时间做,一方面能够锻炼自己做题的速度,同时还能考察自己复习的情况再查缺补漏。
我是从10月下旬开始做真题的,一周做一到两次,在11月中旬左右做完了从2011-2019的中传440真题,做真题真的特别折磨人,一做就是3个小时,而且在刚开始做真题的时候我经常写不完,甚至还要再写半个多小时才能做完,手写得要断了还赶不上,特别打击人,所以我每次计划好做真题之前我都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就算是这样你也千万不能放弃,现在写不完总比考场上写不完要好,所以一定要练!做着做着就发现自己写字的速度和思考的速度都提升了,而且看着自己写完的答题纸特别有成就感。
334
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参考书:
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考察的更多是传播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分析热点事件的能力,看似要掌握的知识好像没有440多,但是要求却更高,考查得也更灵活,尤其是在当下新媒体环境和互联网空间之下。
作为跨专业考生,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传播学的知识,一开始看参考书也是看得云里雾里,没记下什么东西,后来跟着一对三的课程和买来的笔记,整理出了自己的框架。虽然说直接看买来的笔记会省下不少时间,但是在看的过程当中我也还是建议你再整理出自己的笔记或者说框架,毕竟再写一遍更能加深记忆,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要不然始终是背不下来的。
对于334的知识点更强调要理解着背诵,同时要配合着当下的新媒体环境来理解,这也就要求在前期将传播学基础知识掌握之后,到了11月份就要有意识地进行**的积累,帮助大家去理解在新环境之下理论的发展和嬗变,很可能有些**研究的点就正好是考题哦。
和440一样一定要做真题,我当时334的真题只完整地做了三、四套,剩下的几套是根据题目把答题的框架写出来了,因为后期要进行本科的**开题答辩,还有一些学校里的事情有些来不及做,如果大家有时间的话还是建议多做一些,毕竟真题还是很有价值的,而且在做真题的时候也会发现有些经典的题目还是会反复出现的,就比如媒介素养,讲好中国故事以及一些经典的效果研究理论,也能在答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
政治
感觉我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发言权,做了不少题目了但是也就刚刚及格,不过可能也和我在政治上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有关系吧。
政治我是在19年9月份开始刷题的,没有报班听课,直接先做了肖秀荣1000题,然后再把错题看了看。
后期肖**八出了之后,就集中做选择题,背大题,把错题反复做一做,然后结合着小册子背相关的专题,我大概从11月开始就每天早上花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政治上,但是我政治的选择题一直做得不好,到考前还是错的挺多的,包括最后初试的政治我应该也是靠着后面的答题才及格的吧。
但是还是想提醒大家,后期一定要注意背诵,尤其是肖**八的答题命中率还是挺高的,即使不是原题,背下来很多语料和答题方式也是可以灵活运用的,避免自己憋不出话来。
英语
英语上,中传mjc考的是英语二,相对于英语一来说难度会小一点。
因为19年4月我需要考英语专四,所以刚开始备考的时候我主要做的是专四的题目,也算是在为初试英语培养语感吧,在备考专四的过程中,也利用手机app(墨墨背单词)进行词汇量的积累,据说是根据个人的记忆曲线,形成每天需要复习的单词,来强化记忆,个人感觉还挺好用的,还有例句和用法可以进行同步记忆,而且app上可以选择需要背诵的词汇类型,***、专四专八、考研英语等都可以选择。
专四考完之后,我比较多的经历放在了专业课的备考上,没怎么做题,就只是利用app背了单词。
大约暑假过后,9月份开始我才正式投入到了英语二的复习。买来真题之后发现,英语二的真题有限,很快就会刷完,所以我是从英语一开始做的,把2001以来的真题都刷了一遍(买的真题是星火英语的),只做了阅读的部分,每天计时做两篇阅读,保持自己的语感。同时注意积累单词,把阅读过程当中遇到的生词也加入到app中的待背单词中。
到了10月底开始做英语二真题,计时做了从2010年到2019年全部的阅读部分,一共刷了两遍,然后在12月份的时候就集中做翻译和作文,考研英语的作文套路感还是挺重的,套用一些参考书上的模版和用句就行,考前几天集中背一下,尤其是应用文的格式和图表的描述方法,写作文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总之,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单词积累,一种要坚持背单词,当积累到一定量了之后就会发现有质的变化。
复试经验
知道成绩的时候我还真是哭笑不得,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该着手准备复试呢,还是放弃去找工作,想到院线公布可能还遥遥无期,心里就特别焦虑。
当时想的就是既然有希望那就要拼一把,我立刻就在2月底的时候报了复试的一对一,毕竟初试分不高,还有很多400+,390+的同学,要想有底气,就要早做准备,于是就开启了复试的备考过程。
(当时给自己设置的计划表)
下**体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复习经过,希望能有一定的帮助吧。
专业面试
进入到复试之后专业课方面的复习就会考查得更灵活,也更看重你对于学界研究热点的关注和自主思考与表达能力(毕竟有面试)。
前期,我主要的精力放在阅读复试的三本参考书上(陈作平《媒介分析》&李舒《新闻评论》&**华《新闻编辑》),根据每一章节后面的思考问题进行了笔记的整理。
期间,新传考研一对一的师姐也给我上了几次课,包括她的面试经验,科研设想,导师的介绍,还帮我梳理了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热点和前沿知识,让我明确了复习的方向。
在这三本书整理完之后,又重新回顾了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学概论》,以及段鹏老师的《传播学基础》当中效果研究理论的部分,巩固基础知识,同时把自己初试之前没关注到的细节部分,又重新补充到了笔记当中。
除了参考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的积累了,感觉复试能逆袭,**真的帮了大忙,在丫丫师姐的督促之下,我从二月底开始就每天坚持打卡看两篇**一直到5月24号,同时整理出**的框架,也能更好地帮自己理解和记忆**中的重点,实现知识的内化。我主要是在知网上直接查找期刊,然后下载pdf版阅读,在这里推荐大家看《现代传播》、《新闻与写作》、《传媒》、《当代传播》。
我建议大家科研设想还是早做准备,便于后期的修改和完善,毕竟不是能够速成的东西,而且报班或者说是有直系的师哥师姐指导会更好,很多面试翻车问题也都出在科研设想上面,不是研究的题目有漏洞就是具体的研究方法上有问题,总之自己写出来的初稿很可能会漏洞百出。还有一点就是最好研究的题目和自己的本科专业能够有一定的联系,不但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还能展现自己的特色,别出心裁。
有了这些知识和材料的积累,面试也就有了底气,但是面试最重要的还是表达,你知道但是表达不出,或者说表达出来没有逻辑那之前积累的都白搭了,所以对于面试我觉得模拟还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帮助你逐渐克服心理压力和紧张的情绪,还能锻炼你快速思考的能力。从我的复试经验来看,老师在让你抽完题目之后是不会留有时间思考的,也不会让你用纸笔写下思路什么的,所以答题的思路和框架要在看到题目之后,在脑中快速形成,模拟面试就可以很好地训练我们这种能力。
核桃师哥组织了直播模拟面试,对我来说是帮助很大的,而且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前期在进行知识积累和梳理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要开口说话,只是写下来或者是以打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第一次模拟面试之后,我就发现了自己问题,答题没有逻辑,听起来特别混乱,哪怕题目是自己准备过的,之后我就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开口说的能力,看到一道题目,或者说需要思考的问题就直接开口说出来,一开始可能会没有逻辑,但是练着练着,就形成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考习惯,然后也有意识地分点进行问题的阐述。这期间一对一的师姐的视频模拟也同时进行了两次,更提升了自己答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英语面试
对于英语面试我没有准备特别多,除了日常坚持背单词之外,我就准备了一个英语的自我介绍(虽然最后也没用上),一对一的学姐也帮我模拟面试过了两次,我也以模拟面试的题目为依据准备了几道可能会考的题目,比如:最近看的书,最近看过的**,对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看法等。由于学姐也说到,英语面试的题目非常灵活也没有什么套路可循,而且最近几年也出现了老师反**的趋势,题目可能会非常出乎意料,所以我也就放平心态,大致准备了一些。
英语的面试其实大家不用特别担心,只要你敢开口说,自信表达就行,不像专业面试这样要求这么高,如果担心自己的听力和表达不行的话,推荐大家在复试之前听一听bbc的take away english,里面有一些话题还挺贴合热点的,而且因为是给外语学习者使用的,语速不快而且发音很标准,考前也能帮助自己积累一些表达和观点,同时锻炼听力能力。
总之面试在准备充分之后,要做的就是自信、自信再自信,哪怕遇到不会的题目,你也要给老师营造出你是会答这道题的“假象”,你如果都对自己的答案没自信的话,老师就更听不下去了。
复试流程
线上复试大概每个人30分钟左右,我进入线上面试间就先三分钟进行了自我介绍和科研设想,我当时没来得及把科研设想完全说完,就因为时间到了被老师打断了,但是被打断千万不要慌。
然后我就抽了题,具体我记不太清了,其实还是比较基础的,媒体融合本来就是大热点,一定会准备到的。
为了不涉密,我就不过多透露题目了。
总之,这些题目都不算太出乎意料,多多少少也都准备过,所以虽然面试之前我特别紧张,但是其实真的进入到了面试的状态之后你就顾不得紧张了,而且老师们其实还是很和蔼的,我最后回答英语题目又超时了,还因为网络延时的问题,没有听见老师叫我,一个人还在那儿巴拉巴拉不停地说,直到听到老师第二次叫我名字,也算是面试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了,之后面试就结束啦。
说在最后
我记得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一遍去洗,只有等到上了考场的那一刻,灯亮了你才知道。”
突然被这句话戳中,是因为考研不像高考,会有很多模拟、排名,这一个个的数字会让你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考量的标准,但是考研没有,你不知道自己准备得究竟怎么样了,自己的努力是真的有效果的,还是不过在感动自己罢了?
但是就算是这样,也还是要努力,因为作为被选择的一方,我们别无选择,但是要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该来的总会找你的。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论坛(中国传媒大学考研论坛官网)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专业介绍
郑州开设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中职学校名单一览表
玉林华港职业技术学校招生简章-玉林华港职业技术学校好不好
遂宁读数控技术专业哪所学校好
祁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有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吗?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论坛官网入口(中国传媒大学考研论坛官网首页)
重庆东亚技工学校2024年哪些专业招生(重庆市东亚技工学校)
安徽中餐烹饪中专学校排名榜(最新)
揭阳捷和职业技术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介绍
2024天水公办药剂学校有哪些
河南开设影像专业的中专学校有哪些
南昌考研培训机构排名榜 江西考研培训机构排名榜
凝聚思想共识 共筑精神家园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统一战线与民族宗教工作专题讲座
考研哪个专业容易上岸前景好 2024考研十大考研没出路的专业
江苏如东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如东中等专业学校今年录取分数线)
佛山南海区九江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介绍
2024年兰州烹饪与酒店管理专业技工学校哪所好
河南省郑州的那些公办3+2学校现在还在招生
焦作初中生读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有哪些学校
辽宁2024初中毕业能读的中专学校